蜂胶是一种传统的天然药物,《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露蜂房”,其主要成分是蜂蜡、蜂胶(树脂)和蜂房油3种。

蜂胶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了蜂胶的功能与主治为:“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用于体虚早衰,高脂血症,消渴;外治皮肤皲裂,烧烫伤”。蜂胶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蜂胶具有多重药理活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蜂胶作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的物品,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生产经营。蜂胶产品纳入保健食品管理,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生产经营。

蜂胶(Propolis)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树皮或树脂中采集,再混合自身分泌物(如唾液、蜂蜡、花粉等)形成的一种黏性物质,主要用于修补蜂巢、抗菌防腐。它被誉为“天然抗生素”,在保健、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以下是关于蜂胶的详细解析:

核心成分
黄酮类(如槲皮素、高良姜素):抗氧化、抗炎。
酚酸类(如咖啡酸苯乙酯CAPE):抗肿瘤、免疫调节。
萜烯类:抗菌、抗病毒。
矿物质与维生素:锌、硒、维生素B族等。

功效与科学依据

功效机制研究支持
抗菌抗病毒破坏病原体细胞膜,抑制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等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0)
抗炎抑制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如TNF-α)PLOS ONE (2019)
促进伤口愈合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胶原沉积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21)
调节免疫激活巨噬细胞,增强Th1型免疫应答Nutrients (2022)

使用场景与剂型
口服:胶囊(标准化提取物)、酊剂(20%-30%浓度)、喷雾(咽喉炎症)。
外用:软膏(5%-10%蜂胶)、口腔溃疡贴片。
化妆品:添加到面霜(抗痘)、牙膏(牙龈炎)。

安全性注意事项
过敏风险:对蜂蜜、花粉过敏者慎用(约1%-5%人群)。
剂量:日常保健建议每日50-150mg黄酮(以标准化产品计),过量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禁忌:孕妇、哮喘患者、免疫缺陷人群需咨询医生。
品质选择:认准“无蜡提纯” (去除致敏蜂蜡)、HPLC标注黄酮含量(如≥10%)。

市场陷阱与选购技巧
掺假手段:添加杨树胶(非蜜蜂采集)、人工黄酮。
鉴别方法:

  • 感官:真蜂胶有树脂香,微苦辛辣;假货味淡或有化学味。
  • 实验:滴在酒精中,真品溶解后呈透明棕红色,无沉淀。

前沿研究动态
抗癌潜力:CAPE(咖啡酸苯乙酯)在乳腺癌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
微胶囊技术:提高蜂胶生物利用度(如磷脂复合物剂型)。


日常保健:选择标准化胶囊(如巴西绿蜂胶,黄酮≥3%),避免“原胶”直接食用。
疾病辅助:如胃溃疡,可联合蜂胶与益生菌。
过敏测试:首次使用前,在手腕内侧涂抹少量酊剂,观察24小时无红肿再继续。

蜂胶是由蜜蜂工蜂从植物的顶芽和渗出液中采集的树脂类物质,并混合蜂蜡和蜜蜂上颚腺分泌物后加工形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黏性固形物。蜂胶的成分因地理、植物来源的不同而不同,已有超过400种化学成分从蜂胶中分离出来。
包括高良姜素、乔松素、白杨素、柚木杨素、刺槐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苯甲酸、对-香豆酸、对-香豆酸苄酯等59种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化合物;肉桂醇、苯甲醇、丁子香酚、七叶亭、莨菪因等酚类、醇类和其他化合物;香草醛、异香草醛、二羟基苯乙酮、羟基甲氧基苯乙酮等醛与酮类化合物;丙氨酸、β-丙氨酸、α-氨基丁酸、δ-氨基丁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等25种氨基酸;肉豆蔻酸、山梨酸、2,8-二甲基十一烷酸甲酯、廿六烷酸、癸二酸双(22乙基己基)酯等脂肪酸与脂肪酸酯;丁香烯、α-愈创木烯、β-芹子烯、β-桉叶油醇、鲨烯、愈创木醇、麝子油醇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胆甾醇、岩藻醇、豆甾醇和β-二氢岩藻甾醇等甾体化合物;D-葡萄糖、D-呋喃核糖、D-葡萄糖醇、D-果糖、塔罗糖、D-古乐糖、蔗糖、山梨糖醇和木糖醇等糖类化合物,廿一烷、廿三烷、82三十一烯、102三十一烯等烃类化合物。

知春信息网-化妆品厂_化妆品加工_化妆品代工_化妆品设备_化妆品原料_化妆品OEM - 化妆品|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工|化妆品厂|化妆品设备|原料商|原料|化妆品OEM|化妆品ODM

作者 化妆品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